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16:52
大件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2025年7月19日,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简称“雅下工程”)在西藏林芝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全球规划规模最大的单体水电站项目,其装机容量预计达7000万至8100万千瓦,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三倍。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会长潘智勇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专访时强调,雅下工程不仅将激发庞大的大件货物运输需求,更将引领行业在技术革新、模式重塑及国际竞争力提升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潘会长强调,雅下工程面临高海拔缺氧、复杂地质条件和严格生态保护要求的“三重挑战”。施工区域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极端环境致使机械设备功率大幅下降,衰减幅度超过30%。冻土层与地震带交错分布,要求运输路径必须兼顾路基稳定性与抗冻需求,对运输路径的最小转弯半径和路基承载能力要求严格;生态敏感区更要求全程避免对脆弱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根据公开资料估算,需要大件运输的设备包括水轮发电机组:单台重量达1800吨(转轮直径12米),5座电站共需30台,总重量5.4万吨;特高压变压器:1100kV级单台330吨,配套50台,总重量1.65万吨;TBM盾构机:直径15米的高原型设备35台,单台800吨,总重量2.8万吨;压力钢管:单段直径13米、长度20-30米,总重量超2.2万吨。这些设备的运输需要符合特定的尺寸和重量标准,例如,大件运输车辆在一类道路上的载重限制为20吨至100吨,二类道路为100吨至200吨,而更重的货物则需要特殊配置的车辆和运输方式。此类超限设备运输,对路线勘察精度、车辆稳定性及驾驶员操作水平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面对极端环境,需要行业加速技术革新进程。比如研发适配冻土区与高原环境的耐低温、抗缺氧特种运输车辆;具备千吨级承载能力的自行式模块化平板车(SPMT);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追踪设备状态,实现全流程风险预判;研发大型电动重卡,也很有必要,预计2030年前高原大件运输电动化率将提升至30%。
在运输组织模式上,潘会长建议,要整合行业资源,构建起“铁路干线主导+公路末端衔接+水路中转支撑”的联运体系。发挥各自大件运输企业的资源优势,形成“设计-运输-安装”一体化服务能力。同时,建议政府层面同步推出系统性支持政策。通过“一项目一清单”“跨省通办”等举措,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设立专项基金,专项用于支持高原特种装备的研发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并开发针对性保险产品以分散风险,从而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高效协同保障机制。潘会长同时强调,为确保大件物流安全、有序、高效、绿色完成任务,必须在整个产业链上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成立专项攻坚党组织、建立跨单位协同机制等,凝聚各方力量保障任务完成。
潘会长预测,雅下工程为行业创造巨大需求的同时,也将深刻重塑行业格局。具备极端环境运输技术壁垒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预计从当前的30%提升至50%以上;西藏地区物流网络升级将缩短货运时间20%~30%,为后续风电、光伏设备运输奠定基础;工程积累的高原运输经验与绿色技术方案,可复制至“一带一路”跨境能源项目,推动我国大件物流国际业务占比从5%提升至15%以上。
“这项工程如同磨刀石,正在淬炼中国大件物流行业的硬核实力。”潘会长表示,如有需要,协会将牵头制定《高原复杂地形大件运输操作规范》,将会员中的高原复杂地形下的运输经验转化为行业标准或职业规范,为行业提供统一指引。雅鲁藏布江畔这场全球规模最大的物流极限实践,标志着中国大件物流将实现从技术跟随者向规则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责任编辑:大件物流与供应链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