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大件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关于共同推动大件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反内卷的倡议书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16:00 大件物流与供应链分会

各会员单位、行业同仁及相关从业人员:

大件物流作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是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基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大型工程机械等“国之重器”从生产端到应用端的核心纽带,直接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基建升级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全局,其服务能力与质量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伴随国家重大工程投资持续加大,大件物流市场规模稳步扩张,据行业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年大件物流业务量已突破千万吨级,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且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长期积累的“内卷”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

一是低层次价格竞争愈演愈烈。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低于成本价竞标,陷入“低价抢单—压缩安全与技术投入—服务降级—再降价”的恶性循环,不仅严重侵蚀企业利润空间,更削弱了全行业的创新动力;

二是安全风险持续累积。部分企业为控制成本,擅自缩减路线勘察、设备维护、安全检测等必要环节,加之跨区域监管标准不统一、“公铁水”多式联运衔接梗阻等问题,导致超限设备运输过程中的桥梁通行、隧道穿越等安全隐患激增;

三是专业人才严重断层。行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职业认证与培育体系,依赖“老师傅传帮带”的传统模式难以满足高端设备运输需求,核电、特高压等细分领域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缺口显著,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与薪酬待遇不匹配,进一步加剧人才流失;

四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间“各自为战”现象普遍,闲置的特种运输车辆、吊装设备、仓储场地等资源难以共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滞后,路径规划、风险预判等环节仍依赖人工经验,导致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偏低,内耗严重。

为打破上述恶性竞争循环,推动行业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共创”,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根本转型,现整合行业发展核心需求,从顶层设计、行业生态、企业行动三个维度发出倡议:

一、顶层设计保障:破除根源性障碍,夯实发展基础

国家需从制度、政策、资源配置层面发力,为行业营造“无内卷、重创新”的发展环境:

(一)完善成本与价格规制

1.制定《超限运输服务成本核算指南》,明确人工、装备、安全检测、路线勘察等核心成本构成,划定合理利润率区间;对低于成本价竞标、恶意扰乱市场的企业,纳入全国信用黑名单,实施招投标限制、资质降级等联合惩戒。

2.建立重大工程物流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将大件物流服务价格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总预算刚性测算体系,禁止业主单位以“压缩成本”为由强制压价,从源头杜绝“低价—降质 —再低价”循环。

(二)构建统一监管与基建体系

1.整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能,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统一超限运输审批标准、安全检查流程和处罚尺度;推行“全国一张通行证”制度,实现“一网通办、跨省互认”,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2.加大“公铁水”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专用装卸站点、跨方式衔接枢纽,将大件物流关键通道(桥梁加固、隧道拓宽等)纳入国家交通升级规划,打通“最后一公里” 物理梗阻。

(三)强化技术与人才扶持

1.建议国家设立大件物流专项创新基金,对智能运输装备(自适应重型车辆、三维风险预判系统)、绿色技术(新能源特种车)、数字孪生应用等研发,给予不低于 30% 的财政补贴;将复杂地形通行辅助系统等共性技术,纳入国家“卡脖子” 攻关清单,组织产学研协同突破。

2.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将超限运输工程、特种物流管理等专业纳入国家重点建设目录,对开设院校给予经费倾斜;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培养可享每人每年 5000—10000 元税收抵扣,将技术岗位纳入“高技能人才补贴”范围。

(四)建立协同与权益保障机制

1.成立“国家大件物流行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由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牵头,定期召开供需对接会,解决需求错配、议价失衡等问题,引导行业从“无序竞争”转向“有序协同”。

2.制定《大件物流行业权益保障条例》,禁止业主单位设置“强制垫资、压缩工期”等霸王条款;建立行业纠纷调解仲裁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二、行业生态共建:打破内耗循环,凝聚发展合力

行业需以“规范竞争、要素共享、能力升级”为核心,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一)规范竞争秩序

1.建立价格监测与预警机制,划定超限运输成本红线,对低于合理成本的竞标行为实施联合约束;推动“优质优价” 评价体系,将安全投入、技术能力、人才储备纳入服务价值评估,引导客户从“重价格”转向“重效能”。

2.协会代表行业与重大工程业主、招标方建立常态化沟通,制定标准化合同范本,明确安全责任、成本分担、风险补偿条款,避免企业因“合同陷阱”被动内卷。

(二)推动要素共享

1.搭建跨企业资源共享平台:整合闲置特种车辆、吊装设备、仓储场地,通过数字化实现供需匹配;建立技术专利共享池,对路径优化算法、设备稳定控制技术等实行低成本授权,降低中小企业门槛。

2.组建行业人才共享池:通过项目制协作、短期借调等方式盘活高端技术人才;建立行业薪酬指导机制,设立“大国重器护航者”荣誉体系,提升从业者职业尊严。

(三)筑牢三大核心支柱

1.人才高端化:建立大件物流职业认证体系,按技术水平划分职业等级;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将结构力学、液压控制、风险管控纳入课程,打通“职业教育—产业实践”通道。

2.安全标准化:制定覆盖全运输流程的强制性安全规范,明确核心参数;建立跨区域监管协同机制与企业信用互认体系,推行千万级特种物流责任险,设立行业安全互助基金,为坚守底线的企业提供保障。

3.技术智能化:构建国家级大件物流智能调度中枢,整合北斗定位、地质监测、气象预警、路网状态数据,提供动态路径优化与全程可视化监管;推动行业级数据共享协议,推广智能装备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复杂场景在线支持。

三、企业主体行动:聚焦价值创造,拒绝低水平内耗

企业需主动跳出内卷思维,以“差异化、创新化、精益化”推动发展:

(一)拒绝恶性竞争,实现协同发展

1.龙头企业带头抵制低价倾销,公开成本构成与服务标准,建立透明规则;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山地运输、精密设备吊装等)打造特色能力,与龙头形成互补而非同质化竞争。

2.鼓励企业组建联合体承接重大项目,通过分工协作降低内耗,实现利润合理分配;联合抵制“压缩安全检测时间、降低装备维护标准”的订单,坚决对霸王条款说“不”。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

推行“设备租赁+技术外包”模式,减少非核心资产投入;参与行业数据共享,大型企业开放路况分析、风险评估模型等数字化成果,助力中小企业提升效率。

建立内部精益管理体系,砍掉过度复杂的报表填报、无意义的会议审批等低效流程,将精力集中于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三)坚守创新底线,夯实核心能力

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点突破自适应稳定重型车辆、复杂地形通行辅助系统等关键装备;深化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提升风险预判与应急处置能力。

2.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足额投入安全成本,杜绝“口号式安全”、“PPT 式创新”,以实际行动保障重大工程运输安全。

结语

反内卷不是拒绝竞争,而是拒绝“以牺牲质量、安全、创新为代价的低水平内耗”。唯有国家做好顶层设计、行业构建协同生态、企业聚焦价值创造,三方形成合力,才能让大件物流行业跳出“零和博弈”,将资源集中于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安全升级,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

2025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大件物流与供应链分会